学院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金国平教授讲述葡萄牙人东来与海上丝绸之路
时间:2022-11-10   浏览次数:

   11月9日下午,开云手机客户端和集美大学海丝沿线国家国别研究院邀请到金国平教授为学院师生做了题为“葡萄牙人东来与海上丝绸之路——‘牛头大番船’相遇福船”的学术报告,为集美大学创办的海丝沿线国家国别研究院进行学术指导。集美大学讲座教授王银泉主持了本次学术讲座。开云手机客户端院长张海燕教授、副院长刘立香教授等校内外一百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

   金教授在讲座开始简要介绍自己从外语学科进入历史学科的转型经过,指出从语言研究转型进入历史研究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而相对于传统的外语研究,历史研究和国别研究的天地很大,尤其是掌握外语就可以在历史研究方向,找到外文资料,再跟中文资料比对,形成自己的看法,写出的论文和著作就一定有创新意义。

   金教授在讲座中介绍了葡萄牙率先开启海上贸易的缘由和经过,指出葡萄牙人为欧洲寻路人,带领欧洲走出中世纪的黑暗,拉开了全球化的序幕。随后,他介绍了葡萄牙人东来的经过,以丰富的史料作为支撑,考证了佛郎机之名称的由来以及葡萄牙人在澳门之前的贸易基地Chincheo之名对应漳州府月港的考证。金教授接下来简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到亚洲的过程及其与葡萄牙和西班牙形成的竞争态势,尤其是荷兰人后来居上成为了海上马车夫,他们与葡萄牙人对中国青花瓷的争夺,使得克拉克瓷器名扬天下。

   在总结阶段,金教授明确指出,大航海时代之后,葡萄牙是明代中国接触的首个欧洲国家。福建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有重要位置,葡人和闽人相识于马六甲并看重闽人在东亚和东南亚贸易网格中的作用,之后在闽人的指引下进入中国沿海,葡人和闽人共同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葡人和闽人共同缔造了澳门,连接了中国与世界。闽人带领中国进入了人类早期全球化,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讲座最后,主持人王银泉教授邀请了暨南大学澳门研究院院长叶农教授和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杨迅凌教授与金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王银泉教授最后对讲座进行了总结,指出金国平教授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图片,对葡萄牙人开启的欧亚贸易航路以及福建人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扎实的考证,深入浅出地说明了福建在明末清初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作用,从多个视角展现以海丝之路为纽带的中西文化交流活动的丰富性,有助于集美大学开展海丝国别区域研究奠定基础,明确方向。

   金国平教授是暨南大学澳门研究院研究员、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客席教授和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系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专业、葡萄牙里斯本大学文学系高等葡萄牙文化及语言课程,荣获葡萄牙历史科学院院士及葡萄牙共和国殷皇子级绅士勋章( Order of Infante D. Henrique)。主要研究领域包括1. 中西交通史;2. 澳门学等。主要著作有:《庞迪我著述集(Escritos de Diego de Pantoja,S.J.)》(叶农整理、金国平主译和校审)、《熊三拔著述集(Escritos de Sabatino de Ursis,S.J.)》(叶农整理、金国平选编和翻译)、《澳门学:探赜与汇知(Macaulogia: Mistérios desconhecidos e desvendados)》、《“中国大帆船”与“丝银之路”--“Parián”研究》、《Colecção de Fontes Documentais para a História das Relações entre Portugal e a China(葡中关系史料汇编)》(10卷,与萨安东(António Saldanha)合著)、《〈全海图注 〉研究》(金国平主编、杨迅凌副主编)、《大明国图志:罗明坚中国地图集=Atlas of China by Michele Ruggier》、 《西方澳门史料选萃:15-16世纪》、《中葡关系史地考证》及《Breve Monografia de Macau(澳门纪略)》(葡语新注释版)等。

   本次讲座是开云(中国)官方“集大外语学术沙龙”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推动开云(中国)官方学科和专业建设,对凝聚外语学科的研究力量、开拓教师的研究视野,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参会师生受益匪浅。(文:王银泉/图:李翠华 审核:王文辉)


地  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银江路183号庄汉水楼

电  话:0592-6181607、6183606(传真)  邮 编:361021  

邮  箱:jmdxwyxy@163.com     版权所有:开云手机客户端 © 201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