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暨南大学叶农教授讲述澳门与东西文化双向交流
时间:2022-12-01   浏览次数:


   11月30日下午,暨南大学澳门研究院院长叶农教授为集美大学海丝沿线国家国别研究院做了题为“葡萄牙人东来与澳门的角色与地位”的精彩讲座,同时为集美大学创办的海丝沿线国家国别研究院进行学术指导。开云手机客户端院长张海燕教授、副院长刘立香教授等校内外一百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集美大学讲座教授王银泉主持了本次讲座。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精彩纷呈讲座中,叶农教授首先简要交待了葡萄牙开辟海上贸易的诸多背景因素,包括因为地理位置等因素被排斥在欧洲事务之外,因此只能踏上海洋探险之旅,探索东方航路,由此开启了葡萄牙与中国的渊源。葡萄牙人在开辟多条东方航线之后,“欧维士”于1513年首次进入中国广州,开启中国与西方世界通过海洋的首次接触。随着葡萄牙人进入澳门,葡萄牙人开辟的亚洲贸易航线连接了澳门,途径福建沿海,沟通了日本长崎,菲律宾马尼拉和墨西哥等地,通过丝银贸易构建了环球贸易网格,推动了晚明时期丝银之路的繁盛。

   叶农教授随后讲述了澳门如何体现其作为东西文化科技交流桥头堡的作用,如推动了西方器物经过澳门传入中国,西洋火炮传入中国等等。葡萄牙人在澳门入居以后,澳门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在语言、建筑、服饰、饮食等方面展现出中华文化和葡萄牙文化和谐共存的现象,不仅促进了当地文化的繁荣,更成为多元文化共存共荣的典范。葡人由此对澳门城市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城市的缔造者。

   叶农教授随后指出,澳门同时也是西洋宗教入华的跳板,明末清初来华耶稣会士传入中国大量的西方知识,澳门发挥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澳门由此成为了东西文化科技知识交流传播的门户,葡萄牙人及其保教权庇护下的来华传教士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大量西方知识,其影响不仅仅涉及中国,而且通过知识流播进一步波及中国的周边邻国,同时通过澳门向欧洲传播了中国文化,因此以东西文化交流双向桥头堡推动了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王银泉教授在点评时简明扼要指出,叶农教授通过大量丰富的史料和一个个故事,辅之以生动的图片,深入浅出地说明葡人东来及其进入亚洲之后开辟贸易航路,开展丝银贸易,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过程中发挥的发轫和推动作用,同时他以大量史实和具体细节,讲述了澳门在东西文化科技交流中的独特地位,从多个视角展现出澳门作为东西文化交流双向桥头堡的作用及其背后的文化多样性和独特性。

在讲座的最后,开云手机客户端院长张海燕教授就该校海丝沿线国家国别研究院如何推进工作,如何可以借助于当下非常火热的一级学科区域国别学,通过学科交叉和跨界融合,推进外语学科在固本强元基础上,开拓创新,转型升级,为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做出更大的贡献。叶农教授给予了针对性的回答,提出了建设性的观点。

   叶农,暨南大学澳门研究院院长、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主要从事明清(港澳史)、历史文献、基督教传华史的研究工作,还承担过教育部、澳门文化局等研究课题;出版著作(含译著、文献整理)《左传注译》《渡海重生:19世纪澳门葡萄牙人移居香港研究》《欧风遗踪:澳门圣若瑟修院及教堂》《耶稣会士庞迪我著述集》等10余部,发表《近代广东地席外销美国研究》《意大利籍耶稣会士熊三拔及其中文著作考述》《鸦片战争后美国在澳门的经贸活动——以〈美国驻澳门领事馆领事报告〉为中心》等论文80余篇。

   本次讲座是开云(中国)官方“集大外语学术沙龙”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推动开云(中国)官方学科和专业建设,对凝聚外语学科的研究力量、开拓教师的研究视野,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参会师生受益匪浅。

(文/图:王银泉  审核:王文辉)


地  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银江路183号庄汉水楼

电  话:0592-6181607、6183606(传真)  邮 编:361021  

邮  箱:jmdxwyxy@163.com     版权所有:开云手机客户端 © 2012-2025